从濒临破产的润滑油企业发展为服务首都功能定位的综合性供应链服务商,从普通存储到冷链存储,从城市配送到高门槛、高难度的共同配送,从单品类销售到全品类食材一站式服务,北京五环顺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环顺通)跨越了一道又一道发展难关,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完成了一场化蝶蜕变。为了解五环顺通的发展路径,分析梳理其发展脉络,记者采访到五环顺通原总经理王青林。在他的讲述中,五环顺通以优质服务、高效管理、一流装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心服务首都食品供应,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形象愈发立体且饱满,五环顺通成长、成才、成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跃然眼前。
五环顺通的前身是五环润滑油公司,当时,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为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公司便开始发展仓储业务。“2000年,五环润滑油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传统的润滑油业务走到了尽头。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公司决定转型仓储业务。2001年2月21日,五环顺通物流中心正式注册成立。”王青林回忆道,当时,五环顺通抓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机会——为吉百利史威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百利)做仓储服务。以此为契机,五环顺通正式进入了仓储行业。
接到吉百利的仓储业务后,对方对于仓储运输服务的高标准、严要求让五环顺通的起点相较于其他企业高出不少。王青林说:“二十多年前,国内的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领域的基础非常薄弱。我们进入物流行业后第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吉百利,我们当时采用的是国际上的存储和运输标准,所以在行业内,我们的起点算是很高的。”
高起点带给五环顺通较快的发展速度。2006年,五环顺通筹建第一座冷库,开始向专业冷链公司转型;2008年,五环顺通抓住奥运会契机,仓储及配送业务迅速发展;2013年,公司寻求机会开始了全国运输业务。
到了2016年,五环顺通的存运配送业务已经较为成熟。但也正是这一年,这一模式遭遇了发展瓶颈。
“当时,国内的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五环顺通作为乙方就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同时,存运配送模式遇到了瓶颈。因此,我便希望能从别的角度切入,为客户多做一些服务,从而增加客户黏性,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这样对公司、对客户都有益处。”王青林说。
思来想去,王青林决定建立独立的产品销售部门,想方设法为客户销售产品,同时带动首农食品集团产品销售。2018年,五环顺通再添一翼,正式进入销售行业。在销售赋能下,五环顺通既可以为客户提供存运配送服务,还能为客户提供销售服务,不仅增加了客户黏性,拓宽了市场,也让五环顺通从乙方转变为甲方,对五环顺通的长期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步入销售行业后,五环顺通如鱼得水,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这项业务从2016年开始萌生,到2018年底正式开展,公司的营业收入也从2016年的4241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08亿元,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王青林介绍。
五环顺通能够紧抓发展机遇、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既有王青林对市场的精准预判,也离不开他对五环顺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五环顺通通过硬件设备不断升级,管理模式持续优化,人才引进力度日渐加大以及对技术研发应用的深入探索,逐渐形成了优质企业吸引优质人才,优质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的良性循环。在发展过程中,五环顺通的种种优势由量变形成质变,最终凝聚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五环顺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员工、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五个一流的工作标准,‘全员绩效管理、6S管理、精细化核算管理、节能降耗管理、员工学习发展规划、安全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七项管理。公司不断向客户学习,向专业人士‘取经’,从高标准的服务延伸成高标准的管理,通过合理的价格和高品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王青林说。
五环顺通隶属于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周边共有9个物流园区,经营仓储面积共计16万平方米,其中冷库8万平方米,常温仓8万平方米,自有货运车辆50余部,合作车辆950余部。这是五环顺通发展的核心基础,也为五环顺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这16万平方米的仓储能力,基本能够解决存运配送销等环节的所有问题。而且,我们在选用硬件设备时秉承着优中选优的原则。选用制冷设备、车辆时,我们会选择业内公认最好的品牌。比如,制冷设备我们选用的是比泽尔制冷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的设备,车辆我们选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车辆。我们坚信,好设备是提供好服务的基础。”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智慧化赋能已经成为五环顺通的发展利器,智慧冷链运维管理云平台便是其智慧化赋能的重要实践。王青林说:“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持续进行智慧化赋能才能持续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便和业内权威机构一同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我们冷库的智慧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全园区数据统计与计量、把控园区重点设备运行质量与安全。针对制冷设备进行安全态势监控,有效评估制冷主机等核心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对潜在问题及已发生的报警问题及时提醒。对项目的用能趋势和实时负荷进行监控与分析,有效制定节能措施,降低能源运营成本。”
此外,五环顺通还运用错峰相变储能技术,有效提升了冷链设施设备节能降耗、合理错峰用电的能力。实现了精准蓄冷供冷,降低了冷库的温度波动,相较于常规设备节能幅度达18%,节费幅度约45%。
多年来,五环顺通始终致力于存运配送销等环节的技术创新,不仅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称号,还累计取得授权知识产权共39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0项、软件著作权28项。
多年的供应链从业经历,给王青林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发。“当五环顺通存运配送销服务模式成熟后,我便有了构建首都食品供应链生态圈(以下简称生态圈)的想法。”王青林介绍,构建生态圈的初衷是共同探讨首都食品产业发展,尤其是首都食品供应链生态圈的构建与发展,分享行业前沿动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生态圈的优势逐渐显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运营收入,提高了运营效率,还有效保障首都民生物资供应,增强了应急保障能力。此外,生态圈的构建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诸多益处,不仅增加了客户黏性,还提升了供应链韧性。
谈及生态圈的未来发展,王青林表示,希望通过生态圈的构建,保障食品安全与供应稳定,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供应链。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供应链条,打造全链条、可追溯、高效能的食品供应体系。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便捷的食品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合作伙伴搭建起强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成长的平台。
在供应链行业深耕多年,王青林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五动”能力,不仅培养出一位位优秀的五环顺通人才,也成为五环顺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据王青林介绍,“五动”能力是指动手、动口、动笔、动脑、动员能力。动手能力指的是实操能力和执行力。每位员工在入职五环顺通之初,首先要做的便是培养动手能力。从库房、运输等部门做起,了解存储分拣业务、物流业务、供应链业务,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动口能力指的是沟通表达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沟通能力都愈发重要,也是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能够和客户、领导、同事间建立良好沟通,对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是非常有益的。动笔能力则是指能写、会写、善写。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做PPT、写文案去说服客户,需要写总结材料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此外,动脑能力同样重要,指的是逻辑思考能力。当代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有专业素养,领导可能会将其安排至更重要的岗位。岗位越重要,越需要动脑思考。比如,项目能否获得利润,如何使利润最大化,公司重大发展决策等等,都是对动脑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考验。动员能力是指领导力,要能引领团队形成凝聚力,协调资源或团队力量达成目标。”王青林说道。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王青林颇为感慨地说:“其实,五环顺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认真’二字。对工作认真,对客户认真,对服务认真,对设备保养维护认真,对食品安全认真,对人才培养认真,对每一个环节的认真态度成就了五环顺通的今天。”
王青林,原北京首农大厨房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多年任北京五环顺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王青林长期专注于冷链仓储物流及全品类食材一站式供应服务行业。他先后参与了冷链物流行业多个国家标准的制定、中物联冷链委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在他的带领下,五环顺通建设“优智存”“优智运”“优智配”“优智送”“优智销”“优智购”六大优智系列品牌服务,注重对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大力引进先进冷链物流设备,建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冷库,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存储、销售、运输团队,形成了从采购到销售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实现“精于冷链的现代供应链新标杆”的品牌定位。带领五环顺通先后荣获北京市模范集体、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5星冷链物流企业、4A物流企业、首都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称号。个人先后荣获北京市劳模、首都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食品界》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编辑出版,月刊。该刊定位服务于食品行业科技、产业和商业,关注我国食品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食品科学家成长历程,食品企业和企业家经营之道,食品销售和供应链创新,食品产业发展趋势及食品财经热点话题。《食品界》秉承“专业、专注、专心”的理念,和食品科学家、企业家同呼吸、共成长,以“高端性、权威性、实践性”为特色,致力于打造最具增值价值服务的行业高端媒体,链接食品科技、产业和商业,为构建我国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贡献媒体力量。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师范学院、 家禽遗传改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共同举办的“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将于 2025年10月25-26日 在 中国 江西 南昌 召开。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和全国糖酒会组委会将于2025年10月16-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113 届全国糖酒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期间举办食品科技成果展,本届科技成果展以我国当前食品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重点邀请“十四五”以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支持产出的食品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参展,并针对企业技术需要开展精准对接服务。